Logo

主观轮廓

主观轮廓(subjectivecontour)亦称“错觉轮廓”。 知觉现象。观察者对轮廓不明确的刺激,凭借个人的认知经验而赋予其一种轮廓的知觉。舒曼1904年首先描述。1955年凯尼查提出最著名的标准图例(如图)。 它像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平面,位于另外三个角组成的被掩蔽的三角形和观察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形成的。凯尼查认为它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视野中出现某些不完整因素。这些因素有一种完整起来转变成简单而稳定的规则图形的倾向,从而使观察者作出某种假设,产生主观轮廓。考伦1972年研究表明,刺激图形提供一些轻微的深度线索,有助于知觉系统产生主观轮廓。中国心理学者张厚粲等人1980年的实验研究表明,主观轮廓的形成与图形中深度信号的强弱有关。若作为主观轮廓的图形“覆盖”在背景图形上,就容易形成主观轮廓。主观轮廓产生的原因尚无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与过去经验有关,若所见物体在某些方面类似看过的物体,则有关该物体的知识经验就会被调用,而这些知识经验有助于对输人的刺激作进一步加工。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个体脑的活动规律决定的。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