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JIeBCeMeHOBHuBLIrOTCKH,1896一1934)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奥尔沙一职员家庭。1917年毕业丁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就读于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历史一语文学系。毕业后在戈妻尔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24年应科尔尼洛夫之邀,先后在莫斯科实验心理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克魯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第二莫斯科大学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等领域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学术成就:(1)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受文化历史制约,人的心理现象离不开社会的影响。(2)明确提出研究意识的重要价值。针对行为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所导致的心理学方法论危机,1925年发表论文《意识是行为心理学问题》,认为研究意识问题对心理学有重要意义,忽视意识问题会堵塞研究人的行为问题的途径,若在科学心理学中排除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旧的主观心理学中的二元论与唯灵论。(3)创立高级心理机能的理论。在思维和语言研究中,详细论述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理论的观点,以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并对概念的发展和形成进行实验研究。(4)科学评价皮亚杰儿童自我中心的言语观。既肯定皮亚杰对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发展理论的贡献,又明确表示不赞同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5)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着重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主张“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成为20世纪50一70年代苏联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6)重视研究方法的改革。特别强调科研方法的重要性。所提出的“双重刺激法”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其某些观点在30年代批判儿童学时受到批评,但其文化历史理论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的大量研究所论证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其诞辰100周年,莫斯科、比萨等地召开有美、英、法、意、俄、日等20多个国家的学者参加的“维果茨基与现代社会”、“维果茨基的发现”等国际学术会议,其心理学思想的·影响遍及世界。著有《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1927)、《儿童心理发展问题》(1929一1934)、《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0一1931)、《心理学讲义》(1932)、《思维与言语》(1934)、《艺术心理学》(1965)、《维果茨基全集》(6卷,1982)、《缺陷学原理》(1983)、《教育心理学》(199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