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认知不协调论

认知不协调论(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用以说明态度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 他认为:“人类有机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性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种协调的内驱力”,假如这些因素不能很好地相符合,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以诚少这种不榆快的情绪体验。根据费斯廷格的理论,与态度有关的认知成分之间存在三种关系:(1)认知协调,如“抽烟有害健康”和“我不抽烟”:(2)认知无关,如“我身高1.65米”和“我喜欢吃水果”;(3)认知不协调,如“我觉得这项工作枯燥无味”,但又对别人说:“这项工作挺有趣”。费斯廷格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取决于不协调认知的数目和认知的重要性程度。可用公式表示:认知不协调程度一不龄智数鬓餐整。认知不协调程度越强,驱使个体减轻不协调的压力越大。个体减轻不协调的方式有三种:(1)改变不协调关系中的一个或几个认知要素,(2)增加与已有认知相协调的新的认知要素;(3)减少不协调关系中认知要素的重要性。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