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格

人格(personality)一译“个性”。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1)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3)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一个人可以失去一部分肉体,改变自己的职业,变穷或变富,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同一个人;即使情境发生了变化,如在校内或校外、在家里或工作单位,他仍然表现出同样或类似的特质和行为特征。(4)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从字源上看,中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这个词,只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人格”一词来自“personality”的意译。 英语中的“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指面具,即演戏时应剧情的需要所戴的脸普,以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在历史上,许多学者和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特性和定义作过论述。中国孔子曾多次讲到人的个体差异,中国古籍中的阴阳二十五人的人格体质分类。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随后有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康德等人的论述。19世纪初荣格将面具一词引入其人格理论,把人格定义为集体性的假面具,掩蔽个体性的假面具,由集体扮演的舞台角色,是文化要求个体扮演的角色。之后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少定义。G.W.奥尔波特1937年对人格定义综述时,考察了50个人格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之后心理学家又提出许多新的定义。如R.B.卡特尔1950年认为人格是“对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预测”,布朗芬布伦纳1951年认为人格是“对个体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实际方面或感知方面的体验、分辨或操纵的相对持久的倾向系统”,桑福德1963年认为人格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或元素(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的整体(系统),因其内部活动以某种方式而从环境中分离开来”,米歇尔1986年认为人格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法勒斯1991年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并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P.L.伯杰1997年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黄希庭1998年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任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珀文2001年认为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由于心理学家对其探讨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人格理论也不同。在如何定义人格以及人格心理学应包含哪些问题上,人格心理学家至今仍在讨论,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难以取得一致的见解。人格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结构。有学者把人格区分为:(1)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些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机,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2)个性心理特征。这些是表明一个人的特定类型特征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