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暗示
群体暗示(groupsuggestion)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个人或群体通过语言、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使群体成员在无批判、不自觉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某一意见、观点并产生与之相符的行为。主要特点是:(1)以受暗示者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2)是一个缓慢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影响过程:(3)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思想与行为。心理学史上最早的有关著作是德国施密根斯的《暗示心理学》(1892)。1903年俄国心理学家别赫捷列夫在《暗示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一书中提出“社会暗示”一词。后来塔尔德、勒邦等都作过研究。谢里夫的“游动错觉”现象以及50年代阿希的实验都是经典性的。有多种形式,如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等。其强弱程度既取决于暗示者的情况(如地位、知识、工作方式等),也取决于受暗示者的情况(如信息掌握得少、处于困难和焦虑状态、年幼无知、独立性差等)。此外,与群体的规模、性质、凝聚力、结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定势等,也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