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昂节夫

列昂节夫(AnekceHHKoJaeBn4JIeoHTbeB,1903一1979)苏联心理学家。生于莫斯科。192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社会科学系。同年任职于莫斯科大学心理研究所,与鲁利亚一起研究激情反应问题,后在维果茨基领导下,三人共同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历史起源问题。 1931年到哈尔科夫主持乌克兰神经心理研究所发生心理研究室,并领导哈尔科夫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的一个小组,研究人的活动的动机、结构与发生问题。1934年返回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从活动观出发,着手研究心理反映的起源问题。1940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41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卫国战争期间,1942年任被疏散的心理研究所所长,并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郊领导一个实验医院,研究伤员四肢运动机能的恢复问题。1945年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与同事一起研究各种活动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动机问题等。 1966年创建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并任系主任兼普通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在其倡导下,列宁格勒、基辅、梯比里斯相继创办心理学系。还创建和领导莫斯科大学知觉大型实验室,并创办《莫斯科大学心理学报》。1957一1967年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66年任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主席。1968年当选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73年获匈牙利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同年获巴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其学术成就:(1)参与建构心理的文化历史理论。20世纪20年代末,与维果茨基、鲁利亚共同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提出心理的文化历史理论,揭示高级心理机能(随意记忆和随意注意)的形成机制,即具有工具、中介结构的高级心理机能由主体的外部交往形式向内部心理过程的内化过程。进而共同创建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2)构建活动心理学理论。反对单项图式的内省心理学和双项图式的行为心理学,主张建立以活动为发端、中项,把主客体联结起来的三项图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以文化历史理论思想为依据,把活动作为一个基本范畴纳人心理学,从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心理发展中揭示活动结构(活动一动作一操作一心理生理机能)及其相互关系、意识和个性产生的机制及其对活动的调节作用,并将活动理论广泛应用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旨在创立“关于在活动过程中对现实的心理反映的产生、机能作用和结构的科学”的心理学的完整系统,成为苏联心理学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理论学派。著有《记忆的发展》(1931)、《受伤后运动的恢复》(与查波罗塞茨合著,1945)、《心理发展概论》(1947)、《心理发展问题》(1959,1963年获列宁奖金)、《需要、动机、情感》(1972)、《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活动与意识》(1972)、《活动与个性》(1974)、《活动、意识与个性》(1975,1976年获罗蒙诺索夫一等奖,中译本由李沂、徐世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等。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