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韩愈

韩愈(768一一824)唐思想家、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家贫。自幼苦学,熟读儒家典籍。贞元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国子祭酒、御史大夫。死后益文,后人又称韩文公。继承传统说法,认为性是“与生俱生”,情是“接于物而生”。肯定性有上、中、下三品,情也有上、中、下三品,并认为情三品是由于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的搭配不同面区别的。其教育心理思想主要包括人性理论、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差异心理五个方面。关于人性理论,从性三品论出发,提出“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中焉者可导而上下”(《原性》)。认为人性等级不同,教育的作用就不同,教育的实施与影响主要是就上品之性与中品之性而言至于下品之性,只须经过制裁而使其畏威,通过惩罚而使其赛罪。关于德育心理,认为仁义是道德教育的核心,有道德的人必定是“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育:“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进士策问》)认为在道德实践中要注意协调人际关系:“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重视道德认识的作用,认为“行成于思,毁于随”。主张人要有道德信念:“所谓待己以信者,己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己果不能,人日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己而已矣。”(《答陈生书》)认为错误不仅是已经表现出的言行,未表现出的心思不正也是一种过错。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但要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过者,非谓发于行、彰于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子之过,此类也。 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省试颜子不贰过论》)关于学习心理,从“人非生而知之”的前提出发,肯定学习对于人的意义。把学习过程划分为打基础、深造和大成三个阶段。认为学习“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族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认为勤奋是学习的根本,一切知识可由勒奋学习而得。关于教师心理,肯定“学者必有师”,教师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工作。提出教师的三项基本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主张要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同上)这种以能者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师道观,对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有重要价值。在差异心理方面,以大木、细木为喻,说明人有大才和小才之别。认为智力上,有人聪明灵巧,有人显得笨拙;性格上,有人厚重老成,有人豪放旷达。其关于“千里马”的杂说,乃是讨论今之超常儿童及其培养的文献。著有《昌黎先生集》。今人整理、校注的《韩昌黎文集校注》收集较完备。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