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
组块(chunk)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若干单个刺激(如字母)联合而成的较大信息单位(如字词)。短时记忆容量约为7士2个组块。首先研究短时记忆容量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利用一些由“辅音一元音一辅音”组成的无意义音节来探讨学习记忆问题时发现,被试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无意义音节。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A.米勒在其著名论文《神奇的数7士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些限制》中证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士2个信息单位(即一般为7,但可在5一9之间波动)。这种单位的内部结构是可以变化的,它可以是学母、音节、词或一串数字。 若呈现的是互不关联的字母,被试大约可记住?个字母:若呈现的是“三字母词”,则可记住7个左右的词,相当于21个字母,因为被试能把多个字母的系列编码成一个信息单位。这一信息单位是通过“组块化”(即把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较大的信息单位的能力)形成的。组块化包括两类:(1)把那些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发生的单个项目结合成一个组块,而不一定需要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2)利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把若干单个项目从意义上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熟悉的、单独的组块,其结构刚好与长时记忆中的某个代码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