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主心说

主心说关于心脏与心理活动关系的一种学说。与“主脑说”相对。主张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心脏活动支配的,即心脏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器官或活动的场所。(1)哲学思想家的论述。《孟子·告子上》提出“心之官则思”的命题,肯定心脏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战国宋尹学派把心脏称为“君”,把耳目等感官称为“官”,并认为心君可以治官、安官,即心可以支配感知。荀子则以“天君”称心脏,“天官”称感官,认为“天君”支配“天官”,心脏支配形体(生理活动),主宰神明(心理活动)。《淮南子》持与荀子类似的观点。嗣后不少思想家同意孟子的观点,南朝齐梁范缜肯定:“是非之虑,心器所主。”(《神灭论》)南宋朱熹《孟子集注》:“心则能思,而以思为职。”清戴震更明确把身心各分为两个系统,并指出心之官系统与心知即思维系统相对应,而且前者产生后者,还提出“君臣”论来说明心之官对耳目之官的支配关系。(2)医学思想家的论述。《黄帝内经》:“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肯定心脏主宰五脏六腑,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主张五脏各有所司:“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宜明五气篇》)《内经》的主心说对历代中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种种医学著作在这一问题上都未能超出《内经》的水平。直至清代,医学家、医生王清任提出了“脑髓说”,才结束了几千年来主心说在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