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节律的一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心理和行为以24小时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具有时钟般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特征。在生命活动中体现在机体的体温、血压、脉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睡眠与觉醒等方面。如人的体温在凌晨l点至5点时最低而邻近傍晚时最高,肺水肿、心脏性哮喘和脑溢血等疾病在晚上发病率较高。与有机体的活动关系密切,对其适应环境具有较大的意义。如,雌蟋蟀每到黄昏出来寻找配偶,雄蟋蟀则每到此时便不断发出叫声招引对方。人体活动具有自身的昼夜节律。有机体对各种药物、应激、过敏、疼痛以及感染的抵抗力各不相同,若受到干扰(如远距离飞行和三班倒等),会食欲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增多等。昼夜节律是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逐渐形成的,只有与外界环境变化一致,才能正常表现,否则将出现改变甚至紊乱。它由机体内部的振荡器(生物钟)引起,机体通过视网膜一下丘脑纤维接收来自外界的光暗信息,整合后将信息传给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以调节振荡器。如动物或人被隔离在无法获得时间信息的环境中时,机体仍能保持近似的节律,周期可能会略长或略短于24小时。比较学研究表明,动物进化的水平不同,振荡器也不同。哺乳动物的振荡器有多个,其中视交叉上核(SCN)是主要的。其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工作效率、临床诊断效果。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