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国心理治疗

中国心理治疗中国自古迄今心理治疗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以巫医的心理治疗为主导形式,传说中的巫咸、巫彭,苗父等都是早期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殷商时期盛行占卜活动,占卜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随着《内经》、《伤寒论》等医学巨著的问世,心理治疗理论也逐步形成。《内经》论述了言语开导、情志相胜、激情刺激、祝由、气功吐纳等心理疗法。东汉张仲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注意身心调理,对恐怖与羞愧进行了辨析,提出治疗诈病的思想。战国时的文挚采用情志相胜疗法治愈齐闵王的优郁症。华佗采用激怒太守的方法令病人吐出瘀血。枚乘的《七发》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疗法的案例。《晋书·乐广传》记载的杯弓蛇影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心理治疗医案。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记载晋代张湛闭目聚神治疗自己的疾病。宋金元时期的《儒门事亲》、《丹溪心法要诀》等医学著作记载了大量的心理治疗医案。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术》是一篇心理治疗的专论,对《内经》情志相胜疗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发挥。金元医家不仅自己心理治疗水平高,而且重视心理治疗方法的传授,使心理疗法广为流传。《圣济总录》、《卫生宝鉴》、《宋史》、《辽史》、《稽神录》等医书、史书、杂录,均有不少心理治疗医案的记载。明清时期的心理治疗无多大发展。1911年以后,《三三医报》、《新医药刊》、《国医砥柱》等杂志刊登了一些挖掘、整理、探讨古代心理治疗的文章,但没有开展系统的专门心理治疗工作,只是民间有人零星地在利用心理疗法治病。1949年到1978年,专门的心理治疗仍是一个空白。1979年以后,逐渐开展人员培训、学术交流活动。 1986年以后,心理治疗方面的论文、专著逐渐增多,有特色的专著有王米渠的《中医心理治疗》、钟友冰的《中国心理分析》等。车文博组织编写的《心理治疗指南》,对古今中外的心理治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使用的心理疗法有行为矫正、钟氏领悟、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情志相胜疗法、气功疗法、移精变气疗法、森田疗法、音乐疗法、生物反馈、催眠等。在组织上,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科学》、《临床心理学》、《心理与健康》等刊物经常发表心理治疗方面的文章。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