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心理学
中国近现代社会心理学中国自1840年至1949年社会心理学产生和发展概况。近现代心理学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大量引进的。,梁启超较早注重社会应用心理研究,在政治心理、民族心理、群众心理、宗教心理等方面有若干见解。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历史为人类心力所造成”的命题,认为“历史纯个性发挥之制造品”,尤其是那些“大人物”的心理往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陈大齐把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加以界定:“以研究社会精神为目的者日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如革命之心理,如暴徒之心理,皆其研究项目之一也。”(《心理学大纲》,1918年)把心理学看作生物科学一部分的郭任远也重视“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应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取消心理学上的本能说》和《我们的本能是怎样获得的》二文中,站在极端行为主义的立场上,抨击传统心理学,尤其是以社会心理学家麦独孤为首的“本能论”者,从而掀起了国际心理学界的本能论战。其观点虽有“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但对“遗传决定论”、“宿命论”和“天才论”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对纠正社会心理学中过于强调本能作用有一定的贡献。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起初以介绍西方社会心理学为主,出版了一批译著,如勒邦的《群众心理》、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引论》、F.H.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陆志韦早期即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其1924年所著《社会心理学新论》是中国第一本较系统地评价社会心理学的著作。 当时社会心理学在世界上兴起才十余年,心理学界众说纷纭,观点各异。作者综述和评价了各派学说,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不能与普通心理学相背离,认为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饶有试验的可能”,而且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不外在物质的环境上加一重人的环境。这人的环境是人造成的,后天的,习惯的。”“社会的行为既不是特殊的现象,社会心理学当然不是专门的心理学”,它“所要解决的逃不了是普通心理学的问题”。他为国外社会心理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为发展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唐钺曾开设社会心理学的专业课程,起到传播社会心理学、扩大其影响范围的作用。 张耀翔主张创办分科心理学杂志,如社会心理学杂志、变态心理学杂志等,说明他重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在当时心理学界已占有一席之地。孙本文则将社会心理学作为其主攻方向之一,非常重视文化和心理两因素与社会现象的关系。他的名著《社会心理学》(上、下册)是熔古今中外社会心理学理论于一炉的大学教科书。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或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序言》),“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目的第一要了解社会心理的真相;第二要了解如何指导或控制社会心理的途径。前者为理论的目的,后者为实用的目的”,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提高到重要地位,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潘菽对社会心理学进行探索,善于站在哲学理论的高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其思想自成体系,观点见解独到,推动了社会心理学在理论方面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