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国近现代教育心理学

中国近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国自1840年至1949年教育心理学发生发展的基本状况。可分为两个阶段:(1)近代时期(1840一1919)。其基本特点:既保留着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形式,又初步涉及近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内容。 近代学者关于教育心理间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方面:魏源、梁启超等讨论了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如人的聪明才智是怎样形成的):王国维对人全面发展的心理学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主张通过体育与心育(智育、德育、美育)以培养“精神与身休”均“调和发达”的“完全之人物”(《论教育之宗旨》)。蔡元培亦论及这一间题。学科心理方面,王筠《教童子法》对识字教学心理、阅读教学心理、作文教学心理、写字教学心理作了较系统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心理方血,探讨了循序渐进、注意、兴趣、记忆与理解结合、因材施教等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关系等问题。德育心理方面,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有论述。 特别是蔡元培提出的“十反十成”的道德品质,以及“以美育代宗教说”。20世纪初期,国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陆续传入中国,如1902年日本保田贞则编著的《心理数育学》、王国维重译的美国禄尔克著《教育心理学》等,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现代时期(1920一1949)。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有三:西方教育心理学进一步广泛传播,大量教育心理学名著被翻译出版;开展了本能与测验问题的论战,学术争鸣的气氛十分浓烈:进行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代表人物:密世承,1924年编著出版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编制了大量心理测验,并将其引入中学教育实践。艾伟,主要集中于学科心理,尤其是语文学科学习心理研究,他的汉字、国语问题和阅读心理研究极有中国特色。此外,陆志韦、张耀翔、潘菽、高觉敷、周先庚等也有一定贡献。主要研究成就在基本理论方面,翻译与评介了大量的国外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有关理论,如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等。学科心理方面,涉及横直行排列、常用字汇、学科心理实验、小学学科心理、中学学科心理、书法学科心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教师心理方面,介绍国外的教师心理研究成果,研究“各级教师性能”,调查“教师的效率”,以及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等。学生心理方面,对“中国中学生心理态度”作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包括兴趣、需要、道德观念、政治意识等,还有一些研究中学生心身状况的成果问世。学习心理方面,出版了一些较有影响的专著与论文,如阮镜清的《学习心理学》、林汉达的《学习心理学讲话》等。 德育心理方面,主要有关于中学训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各种惩罚方式的心理倾向、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研究。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