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运动归因

运动归因(attributioninsports.)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解释和评价。有逻辑归因和非逻辑归因两种模式。前者有三个维度。(1)内外源,亦称(原因的)控制点,即事件是起因于内部还是外部。切利普1980年研究表明,在运动应激情境下,倾向于(运动)内部控制点者比倾向于(运动)外部控制点者成绩下降得小,以任务为中心的能力也更强。罗特1966年提出,以发展的观点,倾向于内部控制点者更成熟。多数研究证实,倾向于内部控制点者比倾向于外部控制点者成绩更好,前者会在训练中不断改进技术,尤其在失败时,会归因于不够努力,有信心争取下一次获胜,并为此更加努力。(2)稳定性,即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其与过去经验有关。 若比赛结果与过去的经验相一致,则倾向归于稳定的因素;若比赛结果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则倾向归于不稳定的因素。(3)与运动项目有关。吉尔等人1982年研究表明,集体项目中的运动员更可能进行可控制的或不可控制的归因。C.M.罗斯1977年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特定项目运动员的归因方式受运动专项性质与结构的影响。如跳水、体操、花样滑冰等由裁判评分决定竞赛结果的项目,运动员往往将运动成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和不可控制因素:而田径、游泳等依据客观标准决定比赛结果的项目,运动员往往将运动成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和可控制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运动归因存在性别差异。多数研究表明,女性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并认为失败是难以避免的:男性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运气和努力,认为失败是暂时的。对此塔克等人用自信与自尊心加以解释,认为女运动员接受的消极反馈信息虽少,但这些信息一般均与其智力有关(高达88%),男运动员虽接受到较大的消极反馈信息,但这些信息一般与其智力无关,故女运动员往往自信心不足,自尊不强,而男运动员则相反。哈纳则认为是因为女运动员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发展了“害怕成功”这一消极心理品质。不同的归因方式影响运动员的动机、情绪和行为。运动中的基本归因方式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和可控制的类型。参见“非逻辑归因”。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