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郁证

郁证相当于忧郁性神经症。《管了·内业》指出,“郁忧生疾”,情绪不畅会生病。《吕氏春秋·至忠》记载了文挚运用心理疗法治疗齐闵王郁证的病案。《内经》对郁证的病因、病理、治法都有论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应根据不同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治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东汉张仲景提出了一些治疗方剂,如“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质要略·妇人杂病篇》)。隋巢元方认为,哭泣悲伤可以伤人,“人有因哭泣悲伤,情性感动脏腑…使人四肢沉重”。宋金元时期众多医家对郁证进行论述,但他们所说的“郁证”,包括大量情志病以外的杂病。明张景岳将郁分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乎心,此因郁而致病也”(《景岳全书·郁证》),又将郁证分为怒郁、思郁、忧郁进行诊断治疗。如对忧郁的认识,“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忧郁之类。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以耗伤”(同上)。明江瓘《名医类案》中有9例属郁证。清何梦瑶认为,情志所伤皆能致郁,“…七情,除喜则气舒畅外,其忧思悲怒,皆能气郁结”(《医骗·郁》)。清叶天土治郁证,重视心理治疗,“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临证指南医案·郁》)。近现代的许多医家如黄炳山等,对肝郁气滞证的病因、病理、诊断标准、临床治疗与预防进行了系统研究,把肝郁气滞证的主症规范为(1)情志异常变化,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多疑善虑,悲伤欲哭;(2)两肋、乳房、小腹、阴部等肝经所过部位胀窜疼痛:(3)胸闷不舒,善长叹息。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