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游戏

游戏(play)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器,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模仿并探素周围世界而获得快乐体验的社会性活动。多见于儿童期。由游戏主题、游戏情节、游戏角色、游戏动作和游戏规则等基本因素构成。其特点:(1)主动性(自由自愿性),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进程的安排,都由儿童自愿地按自己的体力、智力和能力进行:(2)虚构性,在假想的条件下反映现实生话,其情节和角色的扮演、活动的方式、代替物的使用,是象征性的:(3)趣味性,没有外在的目标,是非生产性的,兴趣是引起儿童参加游戏的直接动机,饶有趣味的游戏符合儿童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4)具体性,即有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活动、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能不断引起儿童的表象活动,符合儿童依靠表象进行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特点:(5)社会性,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儿童游戏内容的基本源泉。种类繁多,如创造性游戏、建筑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角色扮演和模拟游戏等。内容和形式随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不断发展和变化。最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1)可使儿童的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得到活动与锻炼,促进身体的发育;(2)可扩大幼儿道德关系的范围,使其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培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3)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是学习和劳动活动的准备,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利手段。 国外研究者对游戏概念有种种不同的解释,较典型的为以下几种:(1)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自我表现:(2)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认为游戏是种族过去习惯的延续和再现;(3)德国心理学家K.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活动的准备和本能的练习:(4)苏联心理学家艾利康宁认为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游戏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其中形成和完善在定向活动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6)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解放儿童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愈多,游戏愈多。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