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说
意境说中国古代审美理论。艺术创造和欣赏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首见于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格》。 他认为诗有三境界:物境、情境、意境。后经宋元发展至明清,晚清学者王国维集其大成。他把意境作为艺术创造最重要的审美追求,同时又作为品评艺术作品品位的标志。 从创作角度看,意境是艺术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志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得到延展的知觉表象,因而是心与物的协调统一而心驰物外,是意与境的浑然一体。艺术家创造意境,不仅靠技巧,靠才能,靠物象景观,靠自觉意识的追求和有意注意的高度集中,靠情感的真切和理想的光照,而且靠记忆表象储存的丰富,想象联想的活跃和无意识的积极参与。意境是艺术家全部心理能力充分发挥并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过程的产物。意境的创造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即艺术家自我实现需要所激发的强烈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