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needhierarchytheory)亦称“动机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系统的需要理论。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五层动机理论的雏形,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中进一步明确和展开,后提出七个层次,1970年又归并为五个层次(如图1),形成按由低到高不同层级排列的需要系统,依次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始于基本的生理需要,逐渐满足以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的元需要,以更高地达到人类本性。 主要内容:(1)动机是人类生存、成长的内在动力,需要则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2)人类需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称匮乏性需要),指个体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另一类是成长需要(或称衍生需求),指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故亦称存在需要、超越性需要,包括需要层次论中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将知与美两种需要包括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中,即成为五个层次)。(3)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发育密切相关。婴儿期生理需要占优势,尔后产生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至少年、青年初期,尊重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需要开始占优势。(4)个人需要结构的演进呈波浪式发展。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但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不一定要待低一层次需要完全得到满足之后,较低一层的需要高峰过后,较高一层的需要即起优势作用(如图2)。(5)基本需要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成长需要则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该理论揭示人类行为的动力结构,提供了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