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性命

性命关于人性与天命关系的概念。语出《易·乾象》:“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对于人的先天获得性,古代思想家主要有三种观点:(1)唯心的性命论。《孟子·尽心下》:“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即仁义礼智虽天所命,但不称为命,而是性。(2)唯物的性命论。《荀子·性恶》:“性者,天之就也”,“生之所以然”,“不事而自然”。即先天本能谓之性。明清之际颜元曰:“理气俱是天道,性形俱是天命”,但“非气质无以为性,非气质无以见性”(《存性》)。清戴震日:“人之血气心知,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孟子字义疏证上·理》)坚持气是先天获得性的来源。(3)二元的性命论。《二程语录》:“天命之谓性,此言性之理也”,即含有仁义礼智的“天地之性”;另一方面,“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即具有善恶的“气质之性”。南宋朱熹日:“性命,形而上者也:气则形而下者也。形而上者,一理浑然,无有不善:形而下者,则纷纭杂糅,善恶有所分矣。”(《明道论性说》)都认为人性有理、气两个来源。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