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genetics)亦称“心理遗传学”、“行为发生学”。行为科学与生物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运用心理学和遗传学理论研究生物基因型对有机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行为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旨在分析和探讨有机体重要的行为或心理物质(如学习、智力、精神病症等)与遗传的关系。达尔文和高尔顿最早从事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达尔文提出,天才和智力迟钝都有明显的家族性。高尔顿研究过当时杰出人物的身世,1869年发表《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天才人物的家庭成员大多是天才,而且能力也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他首次用双胎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说明获得性行为性状不能遗传。 1918年,R,A,费希尔推广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证明基因及环境两者均可影响个体行为。为确定环境对智力的影响,芝加哥大学科学家把同卵双生儿送到不同家庭抚养,发现通常情况下遗传因素对双生儿智力的影响远超过环境因素。研究方法主要有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家谐分析法、群体调查法等。许多研究揭示遗传因素对人类个体的能力、人格、气质、社会态度与反常行为的重要影响。但由于人类基因型约有70万亿个,且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并无一一对应关系,故已有研究远未达到确定遗传与行为关系的深度。运用该学科研究成果解释行为时,注意勿将从特定种族、时代、地区的人群中得到的结论轻易推广到其他人群中,并应同时考虑环境的可能影响。该学科对支配生物行为的遗传因素及其作用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预防行为异常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