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实践、活动关系讨论
心理与实践、活动关系讨论关于实践或活动是心理发展的适宜基础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多次开展心理与实践、活动关系的讨论。有不同见解,主要有:(1)要运用活动概念来探讨实践、活动与心理的关系。活动是外延较广的概念,既带有人类的实践性,又具有个体的活动性,它适合动物和人的所有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与心理构成同一层次的概念:实践的外延较窄,与心理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实践是哲学的范畴,活动具有中性的特点,活动才是心理的范畴,实践只能说明人的心理发展,而活动可以说明心理的发生和来源,宜以活动代替实践。但也有人指出,活动概念过于笼统,不易分清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仅用活动解释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不可取。(2)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正确认识实践与心理的关系,是贯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科学心理学的方向性问题。实践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理物质本体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对现实世界给予实际影响的物质力量,是满足个体需要、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把实践理论引人心理学,可以改变心理学的全部体系,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也有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条件下个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又具有一定的特点,即既包括三大革命实践活动,也包括交往、游戏、学习等活动,仅用实践说明心理的发生的看法不能成立。(3)认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常把“实践”和“活动”两个概念交替或一起使用,应从二者含义相近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还有人具体提出,实践与活动虽有区别,但并非对立排斥,人的一般活动与实践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因此,心理学中以应用实践的概念为主,但该用活动概念时也可用,不能绝对化。(4)主张以生活实践的概念来探讨其与心理的关系,以克服实践或活动各自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