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ychologicalsocia}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中以个体变量为分析重点的研究取向。在社会心理学的孕育过程中,斯宾塞对社会心理的个体主义阐释、塔尔德的模仿心理学,特里普利特的竞争实验等,直接促进了这种取向的形成。1908年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他以个体本能为基础,建构社会心理学体系,意味着社会心理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一种注重个体的研究取向。F.H.奥尔波特的定义典型地表述了这种取向的要旨:“社会心理学家们将其学科看作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20世纪前20年,麦独孤的巨大影响代表了这种取向的优势地位。此后,以下几个领域的工作推进该取向的长足发展。 (1)态度研究。博加德斯首开态度测量的先河,瑟斯顿创用等距量表法,利克特发明累加量表法。随后,其他一些态度测量方法以及关于态度的理论相继产生。(2)小群体实验研究。F.H.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实验研究确立了在西方社会心理学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小群体实验研究模式,之后,又涌现谢里夫关于社会规范形成、贝尔斯关于互动过程、阿希关于群体压力、M.多伊奇关于合作与竞争等一批经典实验研究。(3)出现了一些以共同的方法论特征为归属的理论流派或定向。一是精神分析定向。在反对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基础上,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提出的各种理论开始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的重要影响。二是学习理论定向。在新行为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N.E.米勒、多拉德、班杜拉等人在探讨社会行为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社会学习理论。三是场论与认知定向。场论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勒温提出的场论孕育群体动力学等重要领域,而认知社会心理学家发展了关于社会认知的诸多理论。受西方科学研究思想背景的影响,心理学取向的研究在整个社会心理学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般而言,这种取向具有注重精确的量化分析,对个体或微观社会心理的研究较细致、深入等优点,但对宏观社会心理层面的了解不够,尤其是实验设计情境与真实社会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得出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效能不足。只有同社会学取向的研究有机结合,才能有助于促进具有综合性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达到全面而深入地透视复杂社会心理现象的目的。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