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质讨论
心理实质讨论从哲学角度理解心理现象与物质的关系的探讨。20世纪50年代,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与“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两种对心理实质的表述提出新的疑问和争论。关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个命题,主要是对“反映”这个概念提出不同的看法:(1)把心理归结为反映,忽视心理的能动作用,主张把“控制”概念引入对心理实质的规定,即心理是借助信息实现的对自身与外部世界的控制与反映。(2)“反映”的外延太窄,只能表述心理的认识活动,难以包括情感、意志活动,主张对“反映”概念加以限制,防止扩大使用。(3)“反映”这个概念已过时,应以新的定义加以概括,例如皮亚杰的“建构”概念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多数人认为“反映”这个概念并未过时,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是多水平、多层次的,它有投射性反映、折射性反映、评价性反映、决策性反映、创造性反映等多级水平的反映形式,可以涵盖所有心理活动:且人的反映不是静止的一次性完成的动作,它是与主体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积极主动、充满矛盾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概念来代替。关于“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命题,围绕心理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同一说。即心理活动就是高级神经活动。(2)区别说。即心理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是同一器官一一大脑活动的两个方面,即物质(生理)的和非物质(心理)的。也有认为心理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果,或认为心理活动是比大脑更高级、更复杂的活动。(3)区别统一说。心理活动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区别:高级神经活动范围广,心理活动是高级神经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即具有特殊新质的人类高级神经活动:高级神经活动是生命运动的单态的物质运动,而心理活动是社会运动形态与生命(生理)运动形态相互转化的综合性的高级物质运动,即两者不是同一类型和同一性质的物质运动形态。其联系是,高级神经活动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理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