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psychologicaltime)①个体主观感知的时间。个体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主观上认为的“现在”,即“知觉到的现在”就是个体能把一些相继发生的事件感知为相对同时发生的时间段。研究发现,“知觉到的现在”的上限的时间长度为3.5秒一13秒,下限的时间长度在声音刺激上是0.016秒,在触觉刺激上是0.027秒,在光刺激上为0.043秒。②文学创作手法。与“空间时间”相对。柏格森在其直觉主义哲学中提出,后被引人文学创作。他认为,“空间时间”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把时间看成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相互渗透的表现强度的质量概念,是一种从属于心理活动的时间,是意识中的时间。在其中,过去、现在、将来之间无截然分明的界限和固定不变的自然时序,彼此交错,互相渗透,连绵不断,形成一种纯粹的意识流动。他劝说作家进入人物内心,跟着人物的“意识流”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深层心理活动。这极大地推动了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和意识流技巧的广泛采用,并动摇了传统文学对于时间处理和结构安排的法则。其优点:(1)有利于描華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真实而深刻的心理形象;(2)适合表现当代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快节奏,加大作品容量:(3)有利于同其他艺术手段一起宣泄人物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品的感染力量:(4)抛弃了传统叙事作品按空间和时间安排情节、组织结构、刻画人物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跳跃过大、头绪不清、人物和环境不易把握,而使作品晦涩难懂,削弱了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