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心理生理学

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心理学与生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活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及相关的心身问题。其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心身关系,研究内容主要有:应激的心理生理学问题,多谱测谎,工作负荷与心理负荷的关系问题等。研究方法以操纵被试的心理活动为自变量,常对其施予不同形式的心理负荷,观察或记录其心率、血压、呼吸、皮肤电和脑电活动等因变量的变化规律。美国心理学家R.L.戴维斯、温格尔和戴伦等人1960年创建心理生理学研究会,标志该学科的诞生。心理或情绪活动能引起(或伴随)生理变化,这一现象早在公元前3世纪便有临床观察的记载。至公元2世纪,希腊名医盖伦曾报道,一位病人在听到其心爱的人的名字时,心跳加快并变得不规则。祖国医学中有大量文献论及情志变化对身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出现于春秋战国末年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便提到,暴怒、狂喜、过思、久忧、大惊等过度情绪均可因引起的身体功能变化而致病。以怒为例,暴怒会造成肝气上逆、血气并走于上,从而可见面红耳赤、青筋怒张等身体变化,甚者则呕血及飧泄(《素问·举痛论》)。至1915年,生理学家坎农发表《疼痛、饥饿、恐惧和愤怒时的身体变化》,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特定的情绪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的推断。之后,塞里和JW.马森等分别证实,心理因素在应激的生理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心理社会刺激也能引起生理应激反应。至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和生理学均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加之多道生理记录仪的大量运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都为这门学科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迅速向认知科学方向迈进。生理信号的采集与分析技术,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进展,如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等,均为该学科提供了方法学基础。由于智能化计算机研究提出了解人类智能活动脑机制的迫切要求,传统心理生理学向认知心理生理学的方向发展,并成为心身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