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韦特海默

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1880一1943)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生于捷克布拉格。最初就读于布拉格查理斯大学预科,后在该校学习法律和哲学,并对心理学感兴趣。1902年入柏林大学,师从心理学家斯顿夫和舒曼。1904年在心理学家屈尔佩指导下,于符兹堡大学以《侦察罪犯的语词联想方法》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6年间来往于维也纳、柏林、布拉格之间,主要从事语词联想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用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1910年起先后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1929年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1933年因不满希特勒的统治,受聘赴美国任纽约市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 1921年联合创办完形心理学派的正式刊物《心理学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1)发现似动现象。1910年产生视见运动方法的灵感,次年在法兰克福大学以苛勒和考夫卡为被试,用速示器进行实验,共同观察到似动现象。认为似动是一个整体或完形(或格式塔),而非若干不动的感觉元素的集合。 由此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认为心理现象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并决定于各部分的性质。此为建立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以及创建完形心理学派的开端。(2)提出知觉组织原则。1923年提出有实验佐证的知觉完形组织原则,如接近性原则(刺激在空间或时间彼此接近时,易组成整体)、相似性原则(互相类似的各部分易组成一个整体)、连续性原则(刺激中能彼此连续成为图形者,即使其间无连续关系,亦倾向于组成一个整体)、闭合性原则(刺激的特征倾向于聚合成形时,即使其间有断缺处,亦倾向于被当作闭合而完满的图形)等。(3)探讨创造性思维原理。反对强记学习和常规思维的传统,提倡对认知结构的重组和创新。通过对儿童解决几何问题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思维过程的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是例外而不是常规思维。强调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的操作,而是一种过程,其中态度、情感和情绪也有重要作用。(4)将完形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学要树立整体观,反对传授零碎知识和机械记忆,主张教师为学生理解而教。著有《创造性思维》(1945,1959,1982,中译本由林宗基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