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群体发展
同伴群体发展(developmentofpeergroup)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个体的同伴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R,哈里斯(1995)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同伴群体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l岁之前,婴儿即能很好地区分男女、成人与儿童。1岁时,儿童对陌生成人感到害怕,对同龄儿童感兴趣,喜欢与之交往。2岁时,儿童表现出对同性别儿童的偏爱。任何文化和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儿童的游戏群体。儿童一般以性别、年龄为标准分成各种群体。到青春期,性别之间的对立减弱,青少年会采取其他标准,如兴趣、爱好、志向等作为分类依据。儿童群体发展中,成员同化与异化现象并存。同一群体中奉行多数成员认同的行为规则,总是力争在言语、穿着、行为上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以避免同伴压力。这种因群体强制作用而产生的行为一致性,对人格有长期影响。儿童本身对参与群体的强烈愿望,促使儿童自觉主动地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使同一群体的儿童逐渐相似化。当周围没有对立群体存在时,群体的自身特性会变得不突出,群体成员更倾向于把自己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非相似的群体成员,群体中会出现等级地位与社会比较的差异。在每个群体中,儿童因统治力量与受欢迎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等级地位,这种群体内等级地位的高低,会对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影响成年以后的生活。同一群体中的儿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同伴或成人也会对儿童进行社会比较与群体定位,使同一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差异加大。群体的同化现象使同伴群体而非家庭完成了社会文化的传递,直接促进儿童在群体中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