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

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书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著。美国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86年出版。本书构成作者学术思想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系统总结作者此前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经验研究和理论建构的成果,体现与传统行为主义之间的继承与批判的双重历史关系的同时,论证对在本质上属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自我现象,特别是自我效能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理论逻辑,并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这也构成作者晚年研究兴趣的核心,并形成当代心理学中的一个学术动向。全书共10章,其基本理论观点:(1)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环境(E)、行为(B)、主体因素(P)三者构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即八·主体因素包括人生物的、社会的及心理的诸属性或能力,尤其表现为思维、认知、表象等的意识的因素或过程。该图示是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亦隐含对各种形式的一元单向决定论心理学思想的批判,如传统行为主义的外在决定论(E→B)和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精神分析等的内在决定论(PB),认为心理学应研究由P、E、B三者共同构成的交互系统的整体。 (2)学习的社会起源论。不否认传统行为主义研究的由反应结果引起的学习现象(即试误学习),但认为更普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学习主要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以意识过程为基础: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并因而决定人性存在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保证个体直接经验与人类普遍经验的同一性:考察这种同一性论证了观察学习的逻辑合理性,消解了观察学习与试误学习的对立,赋予传统行为主义关于试误学习过程的经验研究结果以合理的人性基础。(3)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实质上是三元交互系统中的主体因素及其在人的机能活动中的作用表现:自我效能表现为体验、信念、判断、价值观等的人性存在的超越方面,或者说是自我的“现象学方面”。它渗透、弥散于人的机能活动的各个领域,并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决定个体人性潜能的发挥或实现。研究自我(效能)现象是社会认知理论超越传统行为主义的突破口,亦使社会认知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人本主义化。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林颍等的中译本。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