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图形
双关图形(ambiguousfigure)一译“两可图形”。 在不同的时间能被看成不同对象的图形。在知觉这类图形时,有时看成是一个对象,有时又看成是另一个对象,两种对象相互交替出现,但不能同时看出两种对象。著名的有鲁宾洒杯一人面图形。有关研究发现,在持续观察双关图形的过程中,转换的速度先快后慢。对双关图形的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于1940年提出神经足理论:一个双关图形是一个复杂刺激物,当被试知觉到两个图形中的一个时,则对这个图形的知觉占了优势,直至疲劳或餍足,才会转移到对另一个图形的知觉。对另一个图形的知觉优势也会同样引起疲劳或餍足而又重新回到对第一个图形的知觉。神经餍足理论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明,但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反驳。1.洛克等人用鲁宾酒杯一人面图形为实验材料,让中学生看,并不告知他们所看的为两可图形。结果表明,有的中学生没有发生知觉转换。半数以上的被试,一开始将图形感知为什么,在随后的约一分钟时间内仍保持同样的感知,其余被试则发生了一次或数次知觉转换。这与采用传统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假如神经腰足理论成立,则被试在注视双关图形时,无论知道图形的两可性与否,餍足过程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1.洛克认为,当被试被告知两可图形中的两个图形是什么后,被试就会在记忆中建立两种可供选择的知觉情形。于是在任何时刻,只要被试想到另一种情形还未被知觉到,就会立刻进行知觉重组,以便感知第二种情形。对双关图形的转换问题,尚无公认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