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日本心理学史

日本心理学史(historyofJapanesepsychology)日本是现代心理学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日本心理学的发展经历四个时期。(1)奠基创始时期(1878一1926年)。主要是创建心理学实验室,开设心理学课程,开展心理学研究。受西方心理学尤其是德国心理学的影响。1875年,西周将海文的《心理哲学》(1869)译成日文版《心理学》出版,此为西方科学心理学传人日本的开端。被称为“日本的费希纳”的元良勇次郎1888年在东京帝国大学首次开设心理物理学讲座,并著《心理学》(1890)等,为日本心理学的奠基者。其弟子松本亦太郎在东京帝国大学(1903)、京都帝国大学(1908)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著《实验心理学十讲》(1914),为日本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被称为“日本的冯特”。此后有10余所大学相继开设心理学课程。1912年《心理研究》创刊,1926年改为《心理学研究》。1916年成立儿童教养研究所,1920年成立工效学研究所,1921年成立仓敷劳动科学研究所。1924年和1926年先后出版《劳动科学研究》和《教育心理研究》等刊物。在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并结合日本国情修订比内及推孟的智力测验量表并广泛运用。出版一些专著,如井山园了的《东方心理学》(1894)、《佛教心理学》(1897),田中宽一的《人类工效学》(1921)等。(2)初步发展时期(1927一1945年)。主要是广泛开展心理学实验研究,成立专业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和著作。此期深受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以佐久间鼎为主要代表,知觉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心理学家对知觉恒常性、几何图形错觉、图形后效等进行广泛研究,提出“视觉场”、“视知觉-诱导”等学说。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研究职业测验、动作分析、工人疲劳、生产效率及工业事故等问题。心理学史研究亦取得成果,如松本亦太郎的《心理学史》(1937)、矢田部达郎的《意志心理学史》(1942)等,传统的东方思想在日本心理学界重新体现。 1927年,日本心理学会成立,首任会长松本亦太郎。1931年和1933年先后成立应用心理学会和动物心理学会。约有10种心理学学术刊物相继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军事心理学有所发展外,其他研究工作几乎陷于停顿。(3)重建扩展时期(1946一1970年)。主要受美国心理学的影响。在传统心理学中,视觉领域研究取得成果,如小保内虎夫、秋重义治、盛永四郎等人的几何视错觉、恒常性、图形后效等研究。生理心理学研究随着先进仪器的出现得以发展,尤其是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1950年后,罗夏测验在心理诊所中被运用,精神分析得到公认,团体动力学传入。1960年后,心理咨询普及,尤其盛行罗杰斯的受辅者中心疗法。1949一1965年,团体动力学会、教育心理学会、催眠医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会、工效学会、理论心理学会相继成立。一批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出版,如矢田部达郎的《思维心理学史》(1948)、黑田亮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1948)、千叶胤成的《无意识心理学》(1956)、今田惠的《心理学史》(1962)、南博的《社会心理学的性格和课题》(1963)等。(4)进一步提高时期(1971年后)。心理学向纵深发展,日本心理学界同国际心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新行为主义特别是认知心理学成为日本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对发展心理、学习心理和人格心理有深入研究。在工效学方面,有人一机系统、安全工效学、老年与伤残人工作能力及其反应与应激模式的研究。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对日本人的心理与生活方式、环境心理学、群体与组织行为、社会认知过程、边远地区与侨民的人格等研究取得成果。三隅二不二提出的PM理论享有国际声誉。在理论心理学方面,深入探讨禅学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史的研究更加深入,80年代后,日本又成立14个心理学会。至1993年,加入日本心理学诸学会联络委员会的团体有21个,会员1.8万余人,心理学家人数仅次于美国。 1972年,第20届国际心理学会议在东京召开。1990年,第22届国际应用心理学会议在京都召开。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