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情指情绪、情感、情操。荀子认为情是人性的本质的表现,“情者,性之质也(《正名》)。”又认为“性之好、恶、喜、怒、衰、乐谓之情”(同上)。南朝梁贺场与《关尹子》等认为情是人的精神、意识的一种波动状态,“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五鉴》)。《礼记·乐记》认为情是静态的性“感于物而动”的结果,“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物至知知”表明情的产生与认识有关。唐李翱也认为:“情者,性之动也。”(《复性书》)朱熹亦持此说;“性之感于物而动,则谓之情。”《内经》认为情由五脏化五气所生;“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关尹子》则肯定“情生于心,心生于性。”即性生心(精神、意识),心生情,情是心的一种表现。情与欲的关系是,欲产生情,情亦产生欲。《吕氏春秋·情欲》云:“天生人面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欲有情”表明情是在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有节”表明节情可以止欲,亦意味着情可以产生欲。《荀子·正名》云:“情者,欲之应也。”王充云:“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与不得,得则喜,不得则怒。”(《论衡·祭意》)明清之际戴震云:“性之征于欲,声色臭味而爱畏分。既有欲矣,于是乎有情。”(《原善》)都说明情是由欲所产生的。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力,《论衡·儒增》:“人之精乃气也,气乃力也。 有水火之难,惶惑恐惧,举徙器物,精诚至矣,素举一石者倍举二石。”情绪增强了人的生理能量。而“情急智生”则表明情感有助于心理能量的增强。二是减力,《荀子·正名》:“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情绪降低了感知效果。 古代不少恩想家都认为情欲是恶的,起负向作用。《内经》提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情对健康的影响。王夫之说:“志于彼而不志于此者,侧唯其所好恶者异也。”(《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