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墨子

墨子(约前468一约前390)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哲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 出身贫贱。擅长手工机械制作。初习儒术,博于《诗》、《书》,但嫌其礼仪烦琐,另立新说。在形神关系方面,提出“形与知处”的形神观和“貌物”、“论物”的心物观。肯定人的形体只有与知觉、精神结合在一起,才会表现出生命力。 认为感知是由感官与外物相接触而产生的,“知,材也”,“知,接也”(《墨子·经上》)。认为思维是一种探求活动,通过它可以达到“想(智)明”的阶段,“虑,求也”,“恕,明也”(同上)。在思维与言语的关系问题上,强调思维通过言语表达,而言语又是在思维的调节中逐步完善起来,“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墨子·经说上》)。同时认为,“心之察辩”须以“耳目之实”为基础,“耳目之实”又须由“心之察辩”来深化。在思维逻辑方面有独到见解。关于情欲心理,认为情感的损益功能以人们使用情感是否得宜为转移,“无欲恶之为益损也。说在宜”(《经下》):认为利、害能引起人们的喜、恶情感,“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经上》)。视誉诽为激发人们某种情感的因素,“誉,必其行也”,“诽,止其行也”(《经说上》)。在志意心理思想方面,主张“志为”,“志行,为也”(《经说上》);主张“志功”,“合其志功而观焉”(《鲁问》),强调动机与效果统一;主张“志敢”,视勇敢为意志坚强的一种表现,“勇,志之所以敢也”(《经上》)。在人性论方面,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完全取决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犹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所染》)。在管理心理思想方面,主张:(1)先治其身,方能治国。认为“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公孟》)主张从里长、乡长直至国君,须先治其身,言行一致,进而治理好自己的里、乡、国:若言而不行,则上行下效,则国家会出现混乱。(2)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认为满足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对治国有重要影响,“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节用中》)。统治者要爱民利民,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3)赏贤罚暴,明察审信。“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尚同下》)。赏罚不当会造成“百姓皆攸心解体”(《尚贤下》);只有赏罚得当,“明察以审信”,才能人心所归,国泰民安。认为社会的混乱、战争、祸篡和盗贼的产生,都是由人们的“不相爱”引起的,是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的结果:只有用“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才能革除这些祸患。今有《墨子》五十三篇传世,其中《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一般认为系后期墨家著作。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