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孟子

孟子(前372一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奥。鲁国邹邑(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孔伋)的门人,成为儒家曾子、子思学派的继承者。游说梁、齐、宋、滕、薛、鲁等国,宣传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晚年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提出“耳目之官”与“心之官”的形神观,认为感知、思维是由耳目和心的活动产生的。又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的心物观,认为客观事物都能反映(“备”)在我的思维认识之中。认为耳目在与外物交接的过程中产生感知(“物交物”),但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靠不住(“蔽于物”)。提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以下引文均引自《孟子》,只注明篇名)。以“大体”与“小体”来区分思维与感知,夸大思维的作用,割裂其与感知的联系。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提出“四端”说、“爱敬”说、“同心”说、“寡欲”说、“二者不可得兼”说等一系列观点。在志意心理思想方面,提出志气观,探讨意志与情感的关系。在评价人的行为得失之报偿上,既主张“食功”,也同意“食志”,是志功兼重的主张者。 关于智能心理思想,提出“良知良能”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把智能分开考察的思想家。其“良知良能”实际上是认定人生来即具有一定的智能潜能。认为智是人对外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具有后天获得的性质。关于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认识和观点主要包括人性理论、差异心理、学习心理和德育心理四个方面。在人性理论方面,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所谓“四端”,只要“扩而充之”,就可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因素。但处于萌芽状态的四个“善端”像一粒种子,可能发展成为“善”,也可能发展成为“不善”,关键在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以及栽培作物、保养山林等为例、为喻来作论证,指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告子上》)性善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差异心理方面,肯定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个体差异,甚至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也存在个别差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梁惠王上》)以此为基础考察因材施教的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尽心上》)学习心理方面,在肯定“自求自得”的内求说的前提下,也主张积极向外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在学习原则和方法上,强调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离娄下》)认为学习必须按部就班,“盈科而后进”(《尽心上》)。 主张博约结合,“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尽心下》)“守约面施博者,善道也。”(《离娄下》)提倡学习中的怀疑精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用二人学棋的故事说明“专心致志”在学习中的意义,以掘井为例说明学习不能有头无尾,“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并也。”(《尽心上》)关于德育心理,提倡仁义,并对这两个概念作考察。亦注意到道德教育中的情欲与意志问题,特别强调“养吾浩然之气”。非常注重自我刻苦锻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还提出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尽心知性、扩而充之、求其放心、反求诸己、知耻改过、自我锻炼等德育原则与方法。在社会心理思想方面,认识到统一人心、团结一致对治国安邦的重要影响: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并主张以相互敬爱来处理人际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在管理心理思想方面,主张推行仁政,提倡“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又主张“以德服人”,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并赞同“与民同乐”,以便“得其民心”。 同时强调满足人民基本需要对治国的重要性,认为“无恒产(一定的产业)而有恒心(人们所常有的善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上》)。还提倡尊贤使能,认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尽心下》):提出考察贤人的办法:“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梁惠王下》)著有《孟子》现存七篇,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心理等思想观点及政治活动,是研究孟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资料。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