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马斯洛

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者。 生于美国纽约一俄国移民的犹太人家庭。1926年入康奈尔大学,后转人威斯康星大学专攻心理学,1931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在哈洛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心理学讲师。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后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受聘任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首任常驻评议员。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1968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杂志的创刊编辑。其主要理论和成就:(1)开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既批评“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幼稚心理学,又批评“心理学第二势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伤残心理学,最早举起“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旗帜。主张以精英、名人、心理健康者为研究对象,以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尊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为研究内容,以整体分析和现象学为研究方法,建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范式和学术组织,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2)建立人类系统化的需要层次理论。坚持从整体论与动力论统一的观点出发,把需要视为一个不同层级的发展系统。其基础层是生理需要,依次向上是安全、归属、尊重、认识、审美,直至最高层的自我实现。不仅揭示人类行为的动力结构,且提供一个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3)创建自我实现心理学,把自我实现理论化和系统化。以人本主义的人性观、价值观和动力观为三大理论支柱,规定自我实现的内涵(即完满人性和个人潜能两方面的实现),提出自我实现者的15条人格特征和8条实施途径,划分出健康型和超越型两种自我实现类型,阐述高度愉悦感和幸福感的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其实质在于弘扬人的尊严与价值,使人性达到最高境界。(4)建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主张现代管理学变革的重点是还管理学以应有的人性。强调在新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实施尤赛琴管理(或Z理论)。认为乙理论是既重视物更重视人的整合管理,是强调超越型自我实现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末,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已不能涵盖超越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提出建立以宇宙为中心的超个人心理学的构想。著有《动机与人格》(1954,1970,中译本由许金声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中译本由李文淅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科学心理学》(1966,中译本由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1964,1970,1976)、《人性能达的境界》(1971,中译本由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等。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