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学心理学

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psychology)教育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各科教学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重点阐明学习心理学原理在教师教学工作方面的应用而产生的原理、原则。该学科源于心理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尝试。20世纪初,心理学家J.M.卡特尔、杜威、G.S.霍尔、詹姆斯、桑代克和华生等,都认为探求人类学习及认知发展规律,应该同教学实践相结合。当时影响较大的是桑代克和杜威的研究工作。桑代克致力于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学习规律,为教学实践服务;而杜威则致力于在教育领域使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作用,以使理论与实践共同积累、彼此修正。这些早期的思考与研究,为教学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把心理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教学问题愈来愈关注。其起因一是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和布卢姆倡导的掌握教学在美国的兴起;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政府发起的全国范围内的对军事训练的心理学研究;三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激起的美国教育改革浪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学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得以正式形成。1969年,加涅和罗沃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的专题论文中首次运用“教学心理学”这一术语。1972年,R.格拉泽和雷斯尼克又进一步确定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978年,R.格拉泽主编的《教学心理学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宣告了这一学科的诞生。此后,该学科就一直沿着认知心理学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开始直接研究学习中心理过程的本质以及影响心理过程的途径。认知性的教学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三个基本发展趋势:(I)研究开始转向越来越复杂的认知行为,包括阅读、解题、计算机编程等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些认知行为。(2)对知识给人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感兴趣。研究工作者们不遗余力地寻找表征知识结构的方法,并力图发现在各种学习中人们是如何运用知识的。(3)强调学习与思维的相互影响。研究工作者们假设,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这种心理结构是学习者对环境信息的自觉反应,而不是简单复制。为此,他们力求发展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把学习者的个人原则、经历和心理过程都充分考虑在内。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各科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的获得问题,而且包括思想、行为规范及品德的形成发展问题;不仅包括教学目标的任务分析和教学过程的认知性研究,而且也包括对教学效果评估的探讨:不仅要进行认知理论的探究,而且也要为教学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