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healthpsychology)心理学分支学科。综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以及教育训练、科学研究和职业指导原则,探求健康、疾病和机能失调的原因,分析并促进社会保健系统的发展和健康政策的制订,以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其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探讨和解决有关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学在矫治人的某些不健康行为,特别是预防不健康行为和各种疾病发生方面的关系和功用;探求和提示关于改进医疗和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体制,节省卫生经费和减少社会损失等方面的心理学观点和意见。该学科的研究分描述性的、探素性的和干预性的三类,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探讨影响健康的行为因素;(2)揭示疾病和保健的心理因素;(3)建立理论模型,以解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以及人们对疾病原因的知觉与控制。该学科亦将理论研究结果运用于实践,提出许多针对健康个体、病人和保健群体的干预措施。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在降低许多心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哮喘的发病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著述以及中国先秦时期的《内经》已有对心理与健康关系的论述。中世纪中亚医生阿维森纳提出并研究某些人格特征对身体障碍和疾患进行补偿的特殊意义。1929年,坎农提出身体机能和疾病可从心理和躯体括动的因果关系中得到解释。1943年,邓巴强调人格特征在诊断和治疗身体疾病中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学科形成于美国。其兴起和发展与以下诸因素有关:(1)社会经济状况及个人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的改变加重了人的生活压力,带来许多心理卫生问题:(2)疾病、死亡的原因发生重大变化,从传染性疾病逐渐转变为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行为医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危害健康的行为因素是能加以控制的;(4)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研究和实践,使人们重视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健康心理学首先受到预防医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