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假设-演绎行为主义(hypothetico-deductivebe-haviorism)亦称“逻辑行为主义”。一种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赫尔提出。从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出发,认为一切适应性行为基本上都是物理的而非心理的。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物理的演绎系统,并以之为蓝本,提出关于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的看法。认为科学理论应从一套表述方式清晰的假设出发,对重要的术语下具体明确的或操作性的定义;用最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互相连接的包括有关领域的主要、具体现象的定理:定理的表述须在细节上与有关学科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相一致。若能做到这点,假设即成立,否则就应修改或排除假设。此即假设一演绎系统。赫尔进一步构建一种系统的行为理论,即学习理论。该理论包含一套复杂的公设和副律,涉及刺激变量(如强化的次数、诱因的剥夺、奖赏的分量等)、中介变量(共三层:第一层为习惯强度、内驱力、刺邀强度动力机制、诱因强化:第二层为反应势能、概括化的反应势能、总的抑制势能;第三层为净余反应势能)、反应变量(如反应潜伏期、反应幅度、反应出现的概率等)各方面。其理论核心是把学习视为有机体本身去自动获得具有适应功能的感受器一效应器联结的能力,认为学习的基本条件就是在获得强化的条件下刺激与反应的接近。效应器的活动与感受器的活动若在时间上接近,从感受器发出的传入神经冲动经足够的重复后引起反应的倾向即得到加强,这种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间的动力关系即习惯强度。 时间上的接近是习惯形成的必要条件。学习的另一个关键条件是强化。强化分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种。一级强化是需要的减弱过程,同一级强化紧密相连的刺激,在学习中也能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强化物来增强某种行为,形成二级强化。习惯强度是反应被强化的函数,与内驱力共同决定反应势能的大小。反应势能指使反应激起的可能性,是习惯强度与内驱力的乘积。因赫尔强调强化作用和需要的减弱,故其学习理论亦称“需要的减弱理论”。赫尔坚持严密的实证手段,力图使学习定律数理化,并在学习理论中纳入动机变量,其学习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后的数十年中享有盛誉。但赫尔的学习定律大多得自少量的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其代表性受到怀疑。他还试图将心理过程归结为身体的过程甚至物理化学的因素,被称为“尚未还原的还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