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proportionofgoldensection)亦称“黄金分割律”。审美心理规律。事物各部分间的一定数学比例关系。即将一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的和与较大部分之比。用公式表示为:设A>B,则A:B=(A十B):A,得结果为1:0.618(约相当于5:8)。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发现该规律。该学派从数学角度出发,在五角星中发现了这一数理关系,并以此来解释按这种关系创造的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美的原因,同时也最早论证长方形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分割比时,是“最和谐悦目”的长方形。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利用数学和几何成就企图找到艺术形式中最美的比例,注意到了该规律在艺术中的意义。19世纪德国学者蔡克辛认为黄金分割比无论在艺术,还是在自然中,都是形式美的最佳比例关系。德国近代实验美学家费希纳曾根据这一原理做心理学实验,发现用于实验的几何图形中,最易被人接受的比例关系与黄金分割比十分接近。它能成为审美对象中的重要因素,与人体的比例有密切关系。人体躯干的高与宽之比为1:0.618,这个数值在全世界都具有普遍性。人类对以自己为代表的长与宽的比为1:0.618的形体见得最多,最为熟悉,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历史,所以最习惯。并且人是很尊重自身,崇尚人体美的。由于这些缘故,乃由人及物,凡是与人体比例即黄金分割比接近的物体,人们都喜爱,都觉得美。它的发现为形式美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草握形式美和审美活动规律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