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psychology)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环境与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和活动与社会一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为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20世纪8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1978年P.A.比尔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认为它是研究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一般从噪声人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与人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环境人知,即人对环境认知的特征及影响因素;(2)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如噪声、照明、振动、温度、拥挤、个人工作与生活空间对人的影响等;(3)城市环境与居民心理,如城市建筑物的结构与色彩、道路、公共设施、城市景观、人口密度等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4)各种特殊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如超重、失重、缺氧、潜水等对人的影响;(5)人对环境的适应:(6)环境设计,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最佳环境。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有时可多种方法并用。早期作为心理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向,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环境上。零星的实验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和他对心理感觉和物理刺激之间联系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刺激和反应、环境和行为、定势和活动等进行了广泛研究,为环境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四五十年代,北美地理学家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开始研究物质环境的非专业性概念及其评价。1951年勒温把行为、人格和环境的关系概括为B=f(P,E)公式,用来解释行为作为人格和环境因素的种功能。60年代初,建筑学家和设计师们认识到与新型建筑物相伴随的高级技术意味着室内环境设计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70年代,心理学家对个体的冷热极限、噪声水平和隐蔽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和工作效率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细致研究。至此,这门新兴科学的形成已成必然趋势。70年代后期,人类面临一系列环境危机,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噪声等。80年代后,学者们对环境知觉、生态心理学、人格与环境、环境与认知、行为矫正、环境评价、环境应激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为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以后,作为一门学科,它已被心理学界承认并列入《心理学年鉴》。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并出版《人口与环境心理学》杂志。国际应用心理学学会(IAAP)建立了“环境心理学部”和在物理环境中研究人的国际协会(IAPS)。各国定期交流研究成果。由于历史短暂,加上其研究性质,决定了该学科必然是实用性的,社会的需要是其发展的动力。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与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建筑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与社会学、工效学、生态学、人类学、园艺学、建筑环境控制学、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城市规划等也有一定联系。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