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psychology)亦称“构造主义”。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后产生的第一个学术派别。19世纪末由冯特在德国始创,后由冯特的弟子铁钦纳带入美国,于1898年定此名,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相抗衡。基本主张:心理学应以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只研究心理过程或心理内容:以实验内省法为基本方法;以探讨成人心理的一般规律一分析意识的内容、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为基本任务:强调心理学的纯科学性质,不关心心理学的应用,以及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和个体差异等领域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进行研究的行为问题。20世纪前30年,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促进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有益资料,从不同方面启迪西方心理学派。因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过于狭窄,且脱离生活实际而受到批评。 1927年铁钦纳去世后消亡。该学派产生后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最早接触该学派的是蔡元培,他于1907一1913年间先后两度留学德国,曾在冯特工作的莱比锡大学学习心理学,参加过心理实验。归国后为推进心理实验研究,在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组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和心理研究所;聘请曾跟随铁钦纳学习的唐钺等在这些单位工作,许多方面沿袭了构造心理学所开拓的生理心理领域的研究。这期间构造心理学的一些著作也相继被介绍进来,如吴颂皋译冯特著《心理学导言》(1923)、金公亮译铁钦纳著《心理学》(1931)等。不少心理学工作者还撰文对构造心理学进行过介绍和评述,如陈大齐的“德国心理学派略说”,其中就有重视统觉的莱比锡学派;黄公觉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近代心理学大家文德(即冯特)史略暨著述”,介绍了冯特的学说:谢循初在《教育季刊》上发表了“铁钦纳的心理学”,对构造心理学作了评述。 20世纪50年代荆其诚出版了《冯特和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一书,对构造心理学的心理学对象、方法、意识、元素、心理过程、身心平行论等进行分析和评论。认为构造心理学倡导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起了推动作用,并促进了对心理问题的实验研究;但也认为冯特是唯心主义心理学路线代表。1979年为纪念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100周年,全国开展了“评论冯特心理学”的学术活动,翻译冯特心理学著作及有关评论文章约50余万字,写出专著、论文50种以上,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和方法、学说和理论、成就与贡献、局限及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