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①(criminalpsychology)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及其规律的学科。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中国古代舜、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论述。西方关于犯罪心理问题的探讨可追潮至公元前6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1872年出版《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始祖”。奥地利犯罪学家H.格罗斯1898年出版《犯罪心理学》,运用人格理论研究犯罪心理。 约20世纪20年代,该学科逐渐从犯罪学中独立出来,并逐步运用心理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综合研究犯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与犯罪对策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供述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矫正心理学等学科应运而生,各种学术流派亦相继产生。该学科以犯罪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亦涉及一般违法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旨在探索初犯者的发展演化过程和重新犯罪的机制,做好犯罪预防。研究课题因理论体系不同而有所区别。狭义的犯罪心理学只研究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广义的犯罪心理学还研究犯罪对策心理学以及对犯罪者的处理、待遇及心理矫正,包括: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心理机制;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犯罪心理结构: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侦查心理;刑事讯问、供述、证言心理;刑事审判心理;罪犯矫正心理;犯罪预测及预防心理等。因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变动性,其研究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只能推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发生犯罪行为的概率,而不能将其绝对化。因犯罪行为的违法性和犯罪后果的危害性,该学科的研究较难取得被试的配合,难以使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一般只能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进行归因分析、调查研究和模拟实验等间接性研究。其研究要在可能范围内使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注意运用犯罪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该学科从社会关系和人的身心发展上探讨犯罪问题,是犯罪学和刑事学的基础性学科,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且在预防犯罪、揭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制定刑事政策提供心理学依据。②(ThePsychologyofCrime)书名。美国犯罪心理学家亚伯拉罕森著。1960年出版。共14章:社会病理学与犯罪,犯罪行为公式,家庭紧张,少年犯罪,身心障碍与犯罪,犯罪人与有情绪障碍的非犯罪人,犯罪人分类,急性犯罪人和慢性犯罪人,性犯罪人,谋杀犯的人格,对犯罪人的精神病学一心理学检查,刑法与精神病学,犯罪人的改造与回归,犯罪预防。作者论述被广泛引用的犯罪定律:C=T点S,式中,C代表某种犯罪行为(criminalact),T代表个体的犯罪倾向(criminalistictendency),S代表周围的整个情境(situation),R代表个人抗拒力(resistance)。这一公式表明,犯罪行为和个体的犯罪倾向与整个社会情境成正比,与个体的内心抗拒力成反比。但作者亦认为,个体的犯罪倾向和个体对犯罪倾向的抗拒是导致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行为,还是引起社会接受的行为,取决于犯罪倾向和个体的抗拒力何者更强。只有当个体的抗拒力不足以抵抗犯罪倾向和情境压力时,犯罪行为才会发生。作者认为,该公式适用于一切人类行为。书中还论述犯罪人分类等内容。该书对犯罪心理的分析和论述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学特征,被视为犯罪精神分析学理论的重要著作。③(ThePsychologyofCrime:ASocialSci--enceTextbook)书名。副标题是“一本社会科学教科书”。 英国利兹大学费尔德曼著。1993年出版。是作者1977年出版的《犯罪行为:心理分析》(CriminalBehaviour:APsychologicalAnalysis)一书的发展。共四部分13章。第一部分论述犯罪、犯罪人与被害人、警察和法庭;第二部分论述犯罪的生物学因素、个别差异、儿童发展、社会一经济理论和因素、认知一行为观点;第三部分论述刑罚制度、犯罪人矫治、犯罪预防;第四部分概述全书的主要观点。该书较全面地论述犯罪行为的表现、犯罪心理的产生与变化,以及对付犯罪的主要措施,部分论述带有犯罪社会学色彩。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