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犯罪时心理

犯罪时心理(nindincommittingacrime)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与特点。多数犯罪人虽在实施犯罪前已经过动机斗争与作案准备,犯罪动机占主导地位,但在实施犯罪时,仍不免有所顾忌,犯罪行为的危险性和应负的法律责任使犯罪人始终处于欲罢不能、想干又怕被抓获的心理状态。其心理内容的核心是动作要快,迅速离开现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特定情境中,犯罪人的基本心理状态为情绪紧张、恐惧、慌乱,易出现破绽。不同犯罪人的经历、人格、技能、习惯不同,其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特点存在较大差异。(1)初犯(偶犯)。因初次犯罪,缺少犯罪经验,恐惧心理与侥幸心理交织、矛盾斗争,情绪极度紧张。 (2)再。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经过强化,作案欲望更强烈,逃避打击的信心增强,犯罪时情绪较稳定,选择作案时机与采取作案的方式较慎重,对周围环境的观察细心周到,思维活动较活跃。(3)惯犯。犯罪人积累了较多的犯罪经验,作案时无所顾忌,同时极力掩盖犯罪痕迹,逃避打击。(4)大案、要案的犯罪人。实施杀人、强奸、纵火、爆炸等案件的犯罪人,因案情重大,自知后果严重,但作案冲动又使其处于情绪亢奋、难以自制的状态,犯罪手段残忍,不计后果。(5)共同犯罪人。因多人实施犯罪,犯罪人作案时易产生责任扩散的安全感,胆大妄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除预谋犯罪外,冲动型犯罪人实施犯罪因受意料之外的重大刺激,引起强烈的情绪冲动而失去自我约束能力,作案时往往处于消极的激情状态,行为受冲动的情绪驱使,无暇思考与选择犯罪的手段、方法、危害结果等,犯罪手段公开、残忍。机会犯罪人也因事先缺少预谋,实施犯罪时情绪高度亢奋,犯罪手段缺少选择性和隐蔽性。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