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behavior)违反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利社会行为”相对。包括违反现行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虽未触犯法律,但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虐待老人、妇女,欺行霸市,结伙斗殴,严重违反纪律,性淫乱等。有的表现为个人行为,有的结成团体,危害性更大。关于其形成机制,不同学派的解释不一。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生来就有反社会倾向,只是受自我和超我的压抑与束缚,多数人未能产生这种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反社会行为通过模仿获得。对条件反射形成中的失误的研究亦发现:若道德感培养欠缺,则难以控制反社会行为:习得的行为规范与社会规范相反,或对不正当行为惩罚的时机把握不当,或未能讲清道理时,会引起反社会行为。因自卑感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和受压抑状态,会产生越轨行为,社会对这种行为的压制和谴责又会强化自卑感,引起更强烈的反社会行为。自制力薄弱、生活窘迫、现代社会竞争中的失意等,也成为诱发因素。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