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儿童归因

儿童归因(children'sattribution)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儿童对某一行为或事件的原因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归因受认知推理能力的制约,儿童要到一定年龄才会去推测行为的原因。一般来说,儿童从五六岁就开始对他们看到的行为进行归因。研究表明,从童年中期到少年早期,儿童对他人行为的主动解释有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绝大多数五六岁儿童已能利用协变原则,特别是利用连续性和差异性方面的信息对社会行为进行归因。 在某些情境中,观察者对行动者的归因要依靠因果图式,即一个事件的多种原因之间的关系,如折扣原则,即某一特定原因对于产生某一后果的作用因其他原因的同时存在而被打折扣。研究表明,折扣原则一般开始出现于7岁一9岁儿童的归因,在绝大多数9岁~11岁儿童的归因中都可看到。 ?岁以下儿童较多倾向于使用添加原则,即他们认为受到外来压力者的内部动机更强。如他们认为在母亲奖励和推荐下故事中的主人公更愿意玩玩具。这种错误归因的现象在幼儿中较广泛地存在。一般7岁一8岁儿童对言语描述的亲社会行为已能使用折扣原则进行归因,5岁~6岁儿童也有部分使用折扣原则。对添加原则的使用随年龄而减少,至12岁左右消失。在对成败的归因中,不同年龄的儿童也具有不同特点。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对努力的认识先于能力,并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能力,对于努力的奖励也高于能力。对成败的归因存在着稳定的性别差异:女孩一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男孩则归因于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倾向受社会文化和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