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对象关系论

对象关系论(object-relationstheory)英国正统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自我结构化过程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首创。与美国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均源于弗洛伊德关于自我概念的理解。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反复论述自我兼有外部和内部对象关系的双重任务,即自我既可被视为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亦可被作为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整力量。对前者的探索形成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英国的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和J.D.萨瑟兰等精神分析学家则从后者去揭示儿童精神结构化的图景,形成该学说。对象通常指个体所涉及的人,对象关系即人际关系。个体不仅与一个现实的他人,且与一个内在的他人相互作用。这一学说主要研究早期的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的内部世界和后来的成人关系的影响,强调早期心理结构,即自己、他人或对象的内在表象,在后来的人际情境中的表现和意义。与自我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1)与自我心理学把自我与本我视为同时发生发展的心理机能不同,认为本我的冲动依赖自我的结构,二者没有区分的必要。(2)与自我心理学把亲子关系的适当配合视为儿童构造自我的主要机能不同,认为力比多的功能基本上是指向对象的,在婴儿自我的早期阶段,就已按快乐原则把同对象的一些特殊关系加以内化,成为自我构造的一种统整力量。(3)与自我心理学突出适应外界不同,强调内部对象和外部对象与自己的关系,重视内在世界。这两派学说正逐渐由对立走向互补,二者都有将精神分析的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与普通的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倾向。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