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史
德国心理学史(historyofGermanpsychology)德国是心理科学的诞生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均起源于德国。第一部由德国人撰写的论及心理的著作是梅兰克森的《灵魂论》,德国第一位以拉丁语“心理学”作书名的作者是葛克尔,德国第一位以德语“心理学”作书名的作者是B.C.沃尔夫。1840年,罗施创造英语“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后流行于英、美等国。莱布尼茨、提顿斯、康德等人的理论中均含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赫尔巴特在其《作为科学的心理学》(1824一1825)中最早提出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形而上学和数学基础上的科学,贝内尔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教科书》(1832)中进一步宣称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洛采的《医学心理学》(1852)是第一部生理心理学著作。J.P.缪勒提出特殊神经能学说(1826,1838)。赫尔姆蛋茨首次成功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是为对心理过程的首次测量。E.H.韦伯提出第一条心理数量法则(1832)。费希纳在此基础上创立心理物理学(1860),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先驱。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艾宾浩斯、G.E.缪勒和斯顿夫等人亦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1900年前后,德国出现诸多与冯特传统的心理学流派对立的学说,如狄尔泰的理解心理学、屈尔佩的符兹堡学派、韦特海默等的格式塔学派、克鲁格的第二代莱比锡学派或发生整体心理学等。1933一1945年纳粹统治时期,德国心理学遭破坏,大批心理学家被迫流亡国外(主要是美国),仪少数心理学家坚持研究,如梅特卡夫在柏林大学研究格式塔心理学,也有少数人成为御用心理学家,如斯普兰格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国的心理学发展不平衡,联邦德国较民主德国发展快,但两国大致都经历了恢复传统的德国心理学、深受国外心理学影响和形成自己特色三个时期。民主德国主要受苏联心理学影响,联邦德国则受美国心理学影响。约自60年代始,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心理学家开始合作,力求发展本国心理学。70年代末,两国心理学家联合研究和继承冯特的思想。80年代末,两国统一,心理学界亦形成统一力量。除高等院校外,位于柏林、慕尼黑、莱比锡和尼济米根的五个普朗克研究所亦开展心理学研究,研究主题涉及人类发展与教育、认知、神经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德国心理学杂志》系由德心理学会和国际心联授权,于1977年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