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道家的心理学思想老聃、庄周为代表的以“道”为宇宙本体之学派关于人的心理观点的总称。主要内容有:(1)心物观方面。庄周提出:“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齐物论》),“使日夜无邻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德充符》)。但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排斥外物,以达到精神上无限逍遥的状态。(2)形神观方面。老子持“载营(精神)魄(形体)合一”的二元论观点。庄周则具有“形体保神”(《天地》)、“形全者神全”、“其形化,其心与之然”(《齐物论》)的唯物主义倾向,同时还有“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在宥》)的精神对形体能动作用的思想。(3)知虑心理思想。老子提出以“观”(观察)、“明”(明照)、“玄览”(深观远照)三阶段组成人的认识过程。庄子提出:“知者,接也:知者,谟地”(《庚桑楚》)的感知与谋虑两个阶段。(4)情欲心理思想。老子主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提出“慈故能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情的动力作用。庄子认为:“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刻意》),主张去情灭欲。(5)性习心理思想。道家学派既反对孟子的“仁义”之性,又反对荀子的“性伪”之性,主张保持人的自然纯朴之性。老子认为婴儿、赤子是天纯未散、元气充足、德全而神不亏的时期,故主张要“复归于朴”。庄子认为“性者生之质也”,而“为之伪,谓之失”,“曲折礼乐,响俞仁义”,会“失其常然也”,故主张“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能“反其真”(《秋水》)。(6)社会心理思想。老子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即倡导一种小国寡民无为之治的社会。庄子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说:“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天地》)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