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蔡元培

蔡元培(1868一1940)中国思想家、教育家、美育家。 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 1898年弃官南下,从事教育,投身革命。1902年与章炳麟等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并创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1904年组织光复会,翌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1913年两度赴德留学,曾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和哲学。 1912年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同年7月,退出内阁。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1927年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与宋庆龄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后病卒于香港。是中国心理科学建设的早期倡导者和扶植者。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于1917年即组织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926年设置心理系。在领导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间,于1929年成立心理研究所,组织多领域的生理心理实验研究,提出研究民族学不可忽视对民族心理的研究,认为新的教育要以儿童心理实验为基础。根据心理的知、情、意结构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将美学同心理学相结合,对美学与文艺心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主要观点:(1)关于美学性质的心理分析,接受康德的观点,从心理的“三分法”出发,认为哲学与认识相联系,伦理学与意志相联系,美学则与情感相联系。(2)关于美的本质的心理分析,赞同康德的看法,认为美有“普遍”与“超脱”两种特性。认为美主要通过视觉、听觉与客观对象发生关系,美的事物具有普遍性和“脱出利害关系”的超脱性,并强调这两种特性密切相关。 (3)关于美感与审美判断的心理分析,其与美的特性相联系。认为美感是普遍的,审美判断具有共同性;美感是情感享受,审美判断是情感判断;审美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快,它是“超乎利用的范围的”。 (4)提出“冲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冲动,而这种冲动由对现实生活冲动的摹拟引起,不完全决定于创作主体内部情感的激发。(5)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认为美育可使人陶冶情感,增加生活乐趣;可使人开阔视野,不计较个人得失。 著作辑为《蔡元培全集》。

问念心理:专业级心理学知识库和文献资料库,免费心理学知识与资料分享,专业心理学论文查询。